首页

初九洛芸

时间:2025-05-25 22:04:45 作者:云冈石窟80%洞窟已完成数字化采集 浏览量:15438

  中新网大同5月24日电(记者 李庭耀 胡健)记者24日从“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获悉,云冈研究院与合作伙伴一起,通过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多高光谱等技术,破解高浮雕石窟采集难题,已完成云冈石窟80%洞窟采集,预计2030年左右全面完成。

图为云冈石窟第20窟。 李庭耀 摄

  当日,由云冈研究院、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联合主办的“2025云冈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山西大同开幕。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云冈石窟数字化成果、文化遗产数字化前沿技术应用、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经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脉络,是多元文化交融的见证。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建勇表示,历经岁月侵蚀与自然变迁,石窟本体面临着不可逆的损伤风险。与此同时,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的期待日益迫切。如何让千年石窟“活起来”“传下去”,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开幕式上,刘建勇介绍了云冈研究院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通过三维激光扫描、3D打印、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为云冈石窟的活化利用和永续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云冈研究院数字化解决方案也为文化遗产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云冈模式”,让人类文明瑰宝在数字技术下重放异彩。

  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代表Grazia Tucci致辞时,从国际视角指明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的广阔前景,这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机会。

  山西省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雪冰表示,云冈石窟的数字化保护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携手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静态保存”向“活态传承”的跨越,共同书写数字文明与人类遗产交相辉映的新篇章。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现存主要洞窟45个,共计1100多个小龛,大小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建交纪念日抵京,芬兰总统特殊节点的访华之旅

启动仪式在大型客家非遗歌舞表演《相约梅州》中拉开帷幕。该表演集中展示了广东汉剧、客家山歌、客家锣鼓、杯花舞、提线木偶、花环龙等非遗元素,体现了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小新的Vlog】小新带你“渡·阴山”

外交层面,当地时间9月28日,美国务院发表声明称,美助理国务卿康达在华盛顿会见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两人就一系列地区问题,包括朝鲜、缅甸和海事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和建设性的对话。中国外交部消息显示,孙卫东“应美方邀请”前往华盛顿,中方也是用了“坦诚、深入、建设性”的措辞形容此次沟通。

中国海警舰艇编队3月20日在我钓鱼岛领海巡航

随着当地孔氏总厅大门徐徐打开,工作人员用柑橘树枝将水从门口浇洒至厅堂内。在《大同颂》诵读声中,大家身披黄绶带依次步入总厅堂。

山东法院民商事再审申请书自动生成系统上线试运行

近日,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在接受等媒体采访时表示,横琴发展为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创造条件。他说,自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在2024年3月实施分线管理以来,其在高新科技、中医药、金融等方面与澳门特区的“1+4”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策略高度协同,有望成为澳门再创辉煌的重要动力。

首届基础设施工程·泰山论坛在济南举办 聚焦土木交通工程创新发展

习近平仔细端详,细问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的近况,再问乡村旅游进展。得知如今,“悬崖村”村民易地搬迁,住进楼房。这一次,习近平总算放下心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